参选测评 | 上海《罗琳》- 逝者如光·烬爱长明

作者 | Dolores   编辑 | 碎语

上海根号九沉浸剧场推出的“救赎四部曲”中,《小笨蛋》与《饲种》一经面世便凭借精良制作深入人心。而随着第三部《罗琳》悄然上线,根号九“以戏剧表现编织悬疑叙事”的品牌特色也变得更为突出。

作为以EGA2023-2024年度评选获奖作品《THRILLER》为蓝本,在原有基础上重铸部分机关,并进行多方面升级的主题,《罗琳》以更具戏剧质感的呈现,赋予原作全新生命力,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体验。

01

障目启

Fading Echoes

英国伦敦恩菲尔德的某处旧居发生了一起弑女凶案,当我们矗立在走廊深处,斧刃却毫无防备的破风袭来。并且更令人惊讶的是,持斧之人并非宅邸游魂,而是故事主角之一,拥有教士、心理医生兼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脱口秀演员三重头衔的【艾德·沃伦】。

而《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优雅开场,也让这位主角的登台亮相,恍若一场精心编排的黑色幽默,恐惧与优雅也在此刻完成荒诞的和解。

02

人格变奏

Fading Echoes 

剧中三位演员将多个角色的反差演绎得淋漓尽致——【特蕾莎】修女时而搞怪地挂“原谅粗鲁”于嘴边,时而在通灵仪式中面露诡谲,也可化身为如冰魄月华般的【罗琳】。

小女孩【珍妮特】时而天真无邪,时而被欺诈之神【瓦拉卡】附身目光邪魅,在前作《小笨蛋》中亦有似曾相识感。男演员则时而化身神出鬼没的游荡灵魂【比尔】,时而变为身兼三职的【艾德·沃伦】,让角色前期的软弱逃避与终极对决时的毅然决然形成鲜明对比

03

增辉

Fading Echoes 

贯穿全程的“佩伯尔幻像”,虽在某些主题中已为观众所熟悉,但在《罗琳》里这一层“虚幻之境”不仅象征着阴阳两隔,亦代表着“我”与“心中之人”的对话。当【罗琳】最终冲破幻象的藩篱,将想象淬炼为真实的瞬间,那种力量更能让人真挚地感受到。

奇妙的雾幕于此构成另一重精妙的隐喻:通灵仪式中【瓦拉卡】的邪恶即将冲破雾幕降临,善良与邪恶的交锋仅隔一句咒语;而当【艾德·沃伦】在故事最后走出雾幕的那一刻,身影渐渐消隐于氤氲中,也代表他正被遗忘,于众人记忆中化作一缕渐淡的薄雾。

04

戏剧性博弈

Fading Echoes 

厨房场景中【艾德·沃伦】与【特蕾莎】的“对抗性对白”让人印象深刻,两人唇枪舌战的交锋颇似经典港片《寒战》中梁家辉与郭富城的对峙神韵,将权力博弈的紧张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形式不仅是默契与对抗,更为整场戏注入了强大的戏剧张力。

除此之外,通灵室中【珍妮特】与【艾德·沃伦】通过“呼应式对白”抽丝剥茧,还原当年弑女凶案真相的过程,则仿佛让人想起莎翁笔下的经典对白,既保留了悬疑的紧张感,又赋予场景诗意韵律。

05

生死回合

Fading Echoes 

社工琼斯、医生提里昂、与灵媒瑞秋三个玩家身份的对应单线被称为“回合制小游戏”,并与中后期激情澎湃的与终极对决遥相呼应。而在经历卡车破门的高光时刻后,伴随着标准的斗姿势与激光阵背景,主角们将与玩家一起通过控制、激战与斩杀三个回合,将破邪显正的信仰贯彻到底

06

相信与救赎

Fading Echoes

【艾德·沃伦】对【珍妮特】谆谆教诲最多的那句话是“相信的力量”,其载体为毛绒玩具瑞德先生,以此托物言志。也正是这份矢志不渝的信念,让【珍妮特】得以克服恐惧对抗邪恶,也让【艾德·沃伦】得以直面内心,唤醒内心沉睡已久的力量。

细究本主题的救赎涵义,笔者认为除了【艾德·沃伦】对【珍妮特】的救赎,亦包含【罗琳】的信念救赎了活在阴霾中的【艾德·沃伦】,这种薪火相传的相互救赎,则从侧面印证“当我们治愈他人的伤口时,自己的伤痕也开始愈合”。

07

写在最后

Fading Echoes 

或许会有玩家疑惑,为何标题人物罗琳仅在后半程出现。笔者认为,细品本剧的英文别名《Fading Echoes》便能参透其中深意

【罗琳】不仅是【艾德·沃伦】心中的一生明灯,更是将他从阴霾中救出的信念。而每位进入的玩家,又何尝不是在光影交错间,听见了自己心底未曾消散的生命回响?

排版 | 碎语 素材 | 根号九沉浸剧场
    本文谢绝未经EGA授权的转载摘编,如有需要请私信联络 
– 文章仅为作者个人观点,EGA带您逛遍实境互娱 –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EGA实境互娱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