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选测评 | 北京《 种邪 Ⅰ – THE CALL 》- 重重反转,惧意升级

作者 | 风子武  编辑 | AGain

毕业典礼上,你们接到了同学【林东】的电话,并由此得知他与女友【顾晴】一起搬进了某处非常偏僻的住所

然而不知是不是女友的突然失踪让【林东】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因为即便隔着电话,你们都能从他那时而慌张时而疯癫的语气中,探寻到些许“异常”

为了帮助【林东】,你们决定亲自去他家一探究竟,却未曾料到这一举动将成为打开“地狱之门”的钥匙。

昏暗的房间内充斥着诡异的咒语与莫名的笑声,总是关不住的“布娃娃”与时隐时现的【顾晴】更是不断撩拨着“入侵者”脆弱的神经。
Hakuna Matata“种邪”系列的首个故事“THE CALL”,也在这样扑朔迷离状况下拉开了序幕……

场景 / 陈列装饰,精心点缀


《种邪 – THE CALL》(下文简称《种邪》)的游戏场景做得非常认真细致,并且即便是光线照不到的地方置景都能做到有模有样。

首先初入主题时,门外的“欧风小院”的设计便极具代入感,在充满了文艺气息的同时又隐约透露着一些因缺人打理而显露出的“破败”;负责连通小院与客厅之间的“小窗”更是绝妙,让玩家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去,都能获得“欣赏一幅复古油画”的视觉感官。

房间内饰上同样能看出没少下了功夫,而铺满工作台的各种手稿以及满墙的铅笔手绘设计图等种种陈列则几乎与我某位服装设计师朋友的工作室如出一辙。

当然高度真实的场景营造本质上还是为了更好服务于剧情与谜题,随着游戏角色将若干画稿纵情一挥,逆光之下的“视觉构图”也无疑为《种邪故事质感锦上添花。

演绎 / 表演形式,丰富多样


《种邪在演绎方面的呈现不仅形式多样,表演上更是“不拘一格”,以鲜明的人物塑造和极为充实的“多维度视觉体验”让主题的沉浸效果更具感染力

为营造层次丰富的“变化感”,游戏内采用了大量多视角、多位点移动,甚至只是一小段演绎就会涉及十多次远近程度不一的走位变换,需要不断试错才能做到精准卡点,对演员的要求十分严苛。

正是有了如此用心的设计,才保证了各个位置的玩家都能不同角度下接受到“强烈的感官冲击”,而适中的爆闪频率与光源变换则在兼顾舒适度的同时保证了效果上的“输出”。

震撼的“瞬移”桥段效果除了冲击玩家的眼球,还承担着诠释剧情的重任,演绎段落中NPC展现的每一种姿态与甚至使用的道具都暗含着不同的“深意”。

例如服装设计室内【顾晴】会在“爆闪”中瞬移到多个不同的位置;而她时而仔细阅读日记、时而疯癫挥洒手稿、时而驻足定格在照片墙、时而又蜷缩在墙角默默哭泣的模样,相比单纯的“贴脸杀”不仅呈现形式上更为高级,也会给玩家留下诸多深刻的“记忆点”

另一方面,主题内演员过硬的专业素养同样值得夸赞。与玩家交互时,角色的台词、语调甚至距离感都会随着剧情与个人状态发生变化;演绎剧情时,无论是愤怒、癫狂、疑惑还是懦弱,每一种情绪上的表达,演员都做到了“收放自如”。

至于【林东】这个角色不仅是整个主题的“串联者”与剧情的“推动者”,人设性格更是存在着极大的反差,而直至尾声该角色依然能够给玩家带来极强的“悬念感和震慑力”这点,在沉浸式剧场中可以说十分难得。

情节 / 跌宕起伏,超出预判


“精彩的反转”在前两年几乎是构建“神作”的基础,但随着玩家逐渐“见多识广”,一些较为刻意的反转很容易被参与者提前“预判”,进而让主题丧失应有的魅力。
《种邪在这方面的设计就显得比较高明——游戏内的“反转”不止体现在情节的颠覆上,部分视听体验、情感传递甚至是一些难以预料的地方都存在着让人大吃一惊的“设计”,这里不做过多剧透,想必有过体验的人定能感同身受。

命名 / 幸福魔力,暗藏玄机


首先,《种邪Ⅰ》既然是“1”,说明肯定会是个“系列作”,而“The Call”这个副标题更是“一语双关”,属于玩过之后就会“秒懂”的点睛之笔,算是个小彩蛋。
其次关于这家密室的名字其实同样暗藏玄机,看过《狮子王》的朋友应该有所了解,“Hakuna Matata”是其中一句关于“幸福”的咒语,可见店家在创立品牌之初,便包含了对玩家的美好祝愿。

最后据创作团队透露,如今的《种邪已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并加入“多结局”设计,玩家在某处“分歧点”做出的选择也会关乎到游戏结尾处触发的演绎。

而当你在相同的地方做出截然不同的判断后,“种邪”的故事又将有着怎样的展开?这个谜底,就留给好奇的你去揭晓吧。

排版 | 碎语 素材 | Hakuna Matata沉浸式剧场

本文谢绝未经EGA授权的转载摘编,如有需要请私信联络 

– 文章仅为作者个人观点,EGA带您逛遍实景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