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 | 武汉《黄鹤大剧院》- 电影语言的再构

作者 | Felix、空山

60年代开始营业的【黄鹤大剧院】,曾是【汉水镇】居民的美好回忆,但后来因为一些传言,它逐渐走向了没落。

今天是大剧院拆迁前的最后一次放映,一行人追随儿时的记忆来到这里,尘封的秘密也将就此揭开……

故事与场景
用环境营造年代,让细节照进现实
一座剧院往往承载一个年代与那时候大部分人民的精神生活,电影放映、舞台表演、批斗大会……无数的故事都曾在这处特殊的场所内发生。

复古的“电影票根”、墙上的大字报、大荧幕里播放的《庐山恋》……《黄鹤大剧院》中的场景拥有大量充满年代感的“旧物”

它们有的彰显着“时代背景”,有的则预示着故事走向,每一处“细节”都与剧情完美融合,也都在诉说着那段被尘封的“历史”。
剧情与玩法
复杂的人性即是矛盾的化身

《黄鹤大剧院》里没有面目狰狞的厉鬼,却有灵魂复杂的“人”,他们既是“人性”的代表,也是矛盾的化身。 

剧情方面游戏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手法,人物关系并列交错,透过细节刻画堆砌出人物的性格画像,可谓“见微知著”,两条主线剧情也是一明一暗

性格固执的【刘夫人】,丈夫含冤屈死,因无法忍受流言蜚语而选择自尽;多才多艺的【小混混】顽劣乖张却渴望着获得别人的认可,对歌女【娜莎】的感情更是狡黠又深情;还有爱凑热闹的【小吴】、热心的管理员【王叔】以及售票阿姨……

上述各色人物不仅涉及不同的“支线”,他们也将在游戏里与你展开新的故事,并通过互动触发不同的结局与彩蛋

规则上《黄鹤大剧院》则取消了“强制单线”,支线任务权由玩家自行委派,甚至进行单线任务时其余玩家也可去完成相应的“支线任务”,彻底避免了“一人单线,全员等待”的尴尬。
演绎与视效
致敬经典,亦不失“华丽”

游戏内的演绎存在向经典致敬的桥段,如恐怖系列电影《月光光心慌慌》中面具杀人魔的经典动作、Michael Jackson《月球漫步者》的舞蹈以及谢幕时的独角戏表演等等,而这些元素的加入也让主题更具“观赏性”和“文艺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爆闪特效下“视觉残留”的运用作为演员登场的方式这点颇具惊喜,但震撼夺目的特效自然也带来了更高的要求,演员需在音乐与灯光出现的一秒钟内找到正确的定点与走位,并只能靠一次次的排练去实现。

“双结局,多彩蛋”的设定也让演员对玩家的引导显得至关重要,这也就意味着演员不仅要具备较强应变能力,关键性的台词也必须明确,因此该主题对演员的要求可以说十分苛刻。

除此之外,游戏内所有的音效与配音都通过精心编排甚至精确到每一个场景,演员一口流利的“方言普通话”,也增添了几分亲切与幽默感,让声音能更好地融入情境。

关 于 创 新
一次对“电影语言”的解构与重建

当下很多沉浸式密室都在探索“如何将电影的表现力与线下体验相结合”,因此黄鹤大剧院》中那些对“影视符号”的表述,也是一次对“电影语言”的解构与重建。

而作为曾凭借《奀仔》在EGA2020中一举拿下“华中最佳场景”与“华中最佳主题(演艺类)”两项大奖的GAME-BOT,新作《黄鹤大剧院》自然不甘示弱,场景力争还原,演艺上也有所突破,维持了该品牌一贯的高水准。

只是与前作相比,《黄鹤大剧院》虽在剧情上试图融入更多创新,但有限时间内加入大量支线与块状信息难免会分散玩家注意力,让体验者难以把握故事整体脉络,为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团队一直在不断打磨,我们也对此保持期待。
彩蛋:与创作者对话

听听设计师【Poppy】怎么说

Q: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你们团队和之前的经历吗?

A:我是Poppy,团队主要是我和寒冰,我负责剧本,音乐音效的编排和演员的排练,寒冰主要负责机关道具的设计与落地。我大学是影视编剧专业,之前做过儿童影视教育的工作。
Q:为什么要坚持原创?《奀仔》和《黄鹤大剧院》有什么特别之处?
A:我是影视编剧专业的,所以很看重剧情和演绎的部分。从《奀仔》到《黄鹤大剧院》我们一直想把电影方式的表达运用到线下沉浸式体验,并在这方面努力。

Q:接下来会有什么新主题或计划吗?

A:目前和别的团队正在合作新的主题,《剃头匠》即将上线。其实手上已经准备好很多主题了。设计,运营,演员,道具,店里的大小事都是我们两个人亲历亲为,我们现在也正在扩充壮大团队,尝试团队运作。

编辑 | 碎语@EGA

素材 | GAME-BOT深度体验密室
– 文章仅为作者个人观点,EGA带您逛遍实景娱乐 –